T-33/电视-2
结构特点
直翼; 收放式起落架; 翼尖油箱; 发动机进气口位于下机身两侧; 长长的气泡状座舱罩。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型号演变
- T-33A
双座喷射教练机。 - AT-33A
由T-33A改装而成的双座轻型攻击教练机。 - DT-33A
少数由T-33A改装而成无人机控制机。 - NT-33A
一架由T-33A改装,做为新型飞控系统测试,与飞行员操控训练的特别空中平台。 - QT-33A
由T-33A改装的无人遥控靶机。 - RT-33A
单座侦查机型。 - TO-1/TV-1
美国海军在1949年所接收的50架P-80C教练机(T-33A的前身)。 - TO-2/TV-2/T-33B
美国海军所使用的双座陆基喷射教练机,等同于T-33A,1962年改编号为T-33B。 - TV-2D/DT-33B
1951年所改装的无人机控制机。 - TV-2KD/DT-33C
1956年改装的无线电控制无人靶机。 - CT-133
银星加拿大授权制造的T-33A型教练机。
性能数据
- 最大飞行速度:956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1,328千米
F-80流星战斗机(Shooting Star,原本军用编号为P-80)是美国第一种大量生产与服役的喷射战斗机,也是美国第一架水平飞行速度超过800公里/时(500英里/时)的量产飞机。同时,F-80也是美国喷射战斗机当中第一架有击落敌机纪录的机种。他的衍生机种包括了T-33教练机( T-33A 即 TF-80C)曾经在许多国家服役,训练大量飞行员、以及在 T-33 基础上改进的 F-94,是美国第一架全天候拦截机,亦曾在朝鲜战争中留下四次空战胜利纪录。日后衍生的 F-97 基于政治因素回改为 F-94C。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
F-80/TO/TV“流星”喷射战斗机的特点:直翼;收放式起落架;翼尖油箱;发动机进气口位于下机身两侧;气泡状座舱罩。
技术数据
- 乘员:2人
- 机长:11.48米
- 翼展:11.85米
- 机高:3.55米
- 空重:3,667千克
- 发动机:阿里逊J33-A-35发动机
- 最大起飞重量:6,551千克
F-80C
研制历程
拥有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喷气式教练机之称的T-33在20世纪50年代的总产量是6750架。它源自Ii-80,原型机T-33实际上是从配备了第二个座位、并加长了座舱的F-80C而来。第一批生产型命名为TF-80C,它们于20世纪40年代末进入美国空军现役,取代了已服役过久的T-6“德克萨斯人(Texan)”。被重新命名为T-33后,这种教练机得到一个绰号“T鸟(T-Bird)”,作为教练机它们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不久后双座机型的产量就超过了F-80,将近4000架进入空军现役。尽管空军训练司令部的最后一批T-33已在1974年退役,战略空军司令部、国民空中卫队和预备役单位仍将“T鸟”作为一般通用支援飞机保留到1988年。从1949年起,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获得699架T-33,它们(最初命名为TO/TV-2,从1962年起改为T-33B)被用于高级训练和仪表训练,或者作为通用机。20世纪60年代,还有一部分过剩的T-33(既有海军的也有空军的)被转换为无人靶机。
F-80/TO/TV“流星”美国
T-33/TV-2 美国
使用情况
1944年,洛克希德公司和北美公司得到了5000多架“流星”的生产合同,但是其中3000架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取消。尽管如此,“流星”的产量还是达到了1718架,命名为F-80A/B/C0948年6月的命名),这些飞机装备在了美国大陆、欧洲和远东的单位。1950年~1951年,驻日本的远东单位在朝鲜战争的早期战斗中首当其冲,在战争的前四个月里飞行了15000架次。F-80一直在一线服役,直到1953年7月战争结束。
洛克希德公司还生产了一部分“流星”照相侦察机,起初是1946年~1947年的152架RP-80A(后来重新命名为RF-80A),不久后是70架RF-80C。这些飞机的机头进行了加长和加深,里面安装了照相机,而不是原来的六挺0.5英寸机枪。朝鲜战争后,随着F-84和F-86的引入,曾经随13个战斗机大队在一线服役的幸存的F-80C降格给国民空中卫队。1958年,最后一批F-80从国民空中卫队退役,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RF-80坚持到1961年。1948年,美国海军还购买了50架F-80C,命名为TO-1(后来更改为TV-0,它们作为高级喷气式教练机一直用到1950年。
F-80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已经有两架部署在意大利,两架在英国,但是这些飞机都没有机会与任何敌机发生空战的机会,他们主要的贡献是提供轰炸机飞行员训练对付喷射战斗机的战术。1950年11月8日,史上第一场喷射机空战在鸭绿江上空爆发,根据美国方面宣称,F-80以击落一架MiG-15获得胜利,然而苏联方面的资料显示被追击的MiG-15在低空抛弃副油箱,油箱在撞击地面时产生爆炸,可能因此造成击落的假象,该次作战苏联方面没有损失。但美军很快就知道 F-80性能不如MiG-15,F-80遂转为战斗轰炸之用。
性能数据
- 最大飞行速度:869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1,760千米
T-33教练机是1947年从P-80/F-80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原本的设计编号为TP-80C/TF-80C,后来更改为T-33。他的机身较F-80延长约3英呎以增加第二个驾驶座位与操控仪器的空间,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设计都与F-80相同。
型号演变
- P-80A
装有一台J33-A-11涡喷发动机,机头内装有6挺12.7毫米的机枪,备弹1800发。 - P-80B
采用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提高飞行速度,机翼下安装了火箭发射器和新型的M3型12.7毫米机枪。 - P-80C
是P-80的最后一种改型机。 - F-80C
1978年6月,美国决定统一用“F”来代表战斗机,于是P-80C改称F-80C。到1954年从空军退出现役为止F-80总共生产了1731架,其中有798架是F-80C。另外还有在F-80C基础上改造成的双座教练机T-33。T-33共有5000架左右,目前仍有大量T-33在美国国内各处基地服役。
主要用户
比利时
玻利维亚
巴西
缅甸
加拿大
智利
中国
哥伦比亚
古巴
丹麦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法国
德国
希腊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印度尼西亚
伊朗
意大利
日本
利比亚
墨西哥
荷兰
尼加拉瓜
挪威
巴基斯坦
巴拉圭
秘鲁
菲律宾
葡萄牙
沙特
新加坡
韩国
西班牙
泰国
土耳其
乌拉圭
- 南斯拉夫
T-33/电视-2 。武器装备
- (1)机头固定安装六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
(2)四个翼下挂架最大可携带908千克(2000磅)炸弹/火箭弹。
使用情况
双座型的TP-80C(T-33的先前编号)于1948年3月22日首次试飞。除了美国空军之外,美国海军亦从1949年开始使用T-33训练其飞行驾驶员,并发展出可用于航舰海上起降训练的T2V-1/T-1A型教练机。在他大约10年的生产期间内,一共有6557架T-33型飞机被推出飞机制造工厂,而其中5691架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所生产的。
大部分美国的盟邦都曾使用过T-33来训练大量的飞行员。在T-33基础上改进的F-94,也是美国第一架全天候拦截机,亦曾在朝鲜战争中留下四次空战胜利纪录。
研制历程
洛克希德公司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由首席工程师克莱伦斯·L·“凯利”·约翰逊设计的,1943年,美国陆军航空部队选中该公司来制造全新的战斗机后,该机在180天的限期内制造完成。
由于缺少使用的美国产发动机,原型机XP-80采用了一台英国产的哈尔福德(Halford,即德·哈维兰)的H 1“妖精(Goblin)”发动机。1944年1月8日,这架飞机完成了首飞,次年1月,两架YP-80A被送至意大利在战斗状态下运营。更多飞机被派遣到英国接受一线试验,但是生产型P-80A直到1945年12月才抵达战斗机中队。
- 名称:T-33/TV-2
- 首飞时间:1948年3月22日(TF-80C)
- 研发单位:洛克希德公司
- 气动布局:平直翼
- T-33/电视-2 。发动机数量:单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
技术数据
- 乘员:1人
- 机长:10.49米
- 翼展:11.81米
- 机高:3.43米
- 空重:3,819千克
- 发动机:一台阿里逊J33-A-3发动机
- 最大起飞重量:T-33/电视-2 。7,646千克
T-33A
- 名称:F-80/TO/TV“流星”喷射战斗机
- 首飞时间:1944年1月8日
- 生产单位:洛克希德公司
- 气动布局:平直翼
- 发动机数量:双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